序
经络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,腧穴是经络脏腑在体表的反应点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,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。
公元前5至1世纪的《黄帝内经》指出,“气穴所发,各有处名“,并记载了160个穴位之名。晋代,皇甫谧编纂了我国针灸领域中仅存的著作《针灸甲乙经》,其分别论述了人体349个穴位的名称、别名、位置和主治。宋代,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,订正讹谬,撰著《铜人腧穴针灸图位》,首次铸造两座针灸铜人,开创经络腧穴教学的新河。在长期的依据腧穴治病的过程中,古代医学家们形成了完整的经络腧穴的理论体系。
本教程涉及的经穴部位,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·经穴部位》为依据。
本教程突出专业性、实用性、有效性。是从事外气治疗者理想的实用教材和参考书。
由于时间仓促,难免有不足或错误之处,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,以便改进。
胡雪明 2015年10月
|